清江浦区按照“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原则,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号召全区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马上行动、示范带动,持续推动力量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提升,切实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报到与接收”双向吸引,结对共建常态化。聚焦有效提升机关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区级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党员报到、村(社区)党组织接收、机关党组织备案”工作流程,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回家”纳管,着力解决驻区单位喊不动、叫不来等问题,推动85个区级部门机关党组织与114个村(社区)结对共建,以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推动服务群众常态长效。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详细登记所在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个人特长等基本情况,做到基本情况清、职业特长清、联系方式清、服务意愿清“四个清”,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单4761份,推动“百分百”报到、“面对面”服务、“心贴心”纾困。
“供给与需求”双向对接,志愿服务多样化。遵循“群众所需、党员所长”原则,制定参与(村)社区事务、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帮扶活动等4类活动清单,明确党员“回家”职责。结合常态化“到进访”活动,发挥“回家”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全面收集居民需求2365个,建立动态微项目、微心愿清单,主动认领服务项目854个,着力解决卫生整治、飞线搭电等“关键小事”。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汇单、部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由社区党委搭建平台,引导在职党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义务劳动、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先后举办“巡诊暖人心”“普法宣传进社区”“反诈同心 党员先行”等集中性服务72场,解决养老保障、法律科普、就业创业等惠民问题324个,实现机关党员业务特长与志愿服务岗位的高效匹配。
“激励与管理”双向促进,过程评价实效化。坚持全过程管理,探索评价反馈机制,村(社区)党组织从活动参与率、项目完结率、群众满意度等3个方面,对结对共建的区级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把评议结果作为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以及民主评议党员、评先选优、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安排,督促区级部门机关党组织制定“双服务、双报到”活动方案,组织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检查,以“问题解没解决、群众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对反映不良的及时给予批评教育。组织4名机关离退休党员成立党员工作室,打造机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阵地,助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将机关党建赋能社会治理实体化。同时,优选90余场有亮点、重实效的服务活动在“清江浦先锋”微信公众号进行展播,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治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