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聚焦“四同”发力,建设“四强”支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镇江市丹阳市工委 编辑: 张彬 审核:黄冬 发布时间:

2023年,丹阳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同心、同向、同行、同力”为工作主线,围绕中心聚合力、狠抓落实夯基础、谋划创新求突破,机关党建工作呈现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推动思想“同心”。按照中央及省、市委统一部署,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机关党员中入脑入心入魂。举办市级机关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督查和巡学旁听88场,购买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700本,举办专题辅导课百余人次,“清渠·青行”青年学习社被团省委评为江苏省级“青年学习社”。

二是夯实基础保障“压舱石”,推动组织“同向”。制定实行《市级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分类建设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等不同类型党支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开展各基层党组织自查、机关工委复核,结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巩固提升模范机关创建成果,评选出第一届“十佳模范机关”和8家“优秀模范机关”,创成“四星”支部67个,占支部总数42%。

三是激活党员队伍“红细胞”,推动先锋“同行”。举办市级机关第三期“书记论坛”活动,激发比学赶超、当好头雁的激情动力;将“书记项目”作为深化融合党建的重要引领和生动载体,举办立项交流会、项目推进会,推动与中心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分层次举办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轮训班,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发动300名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齐动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日活动,带领党员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要求积极创造优美城市环境。

四是争做服务发展“助推器”,推动担当“同力”。面向全市160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青干先锋”效能战队暨产业强市“啄木鸟”督办护航行动,共收集问题线索35件,下发作风效能《交办函》47件,联合市纪委监委下发《营商环境建设督办函》20件;严格执行《丹阳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问效奖惩办法(试行)》等纪法规定,受理并妥善处置2项涉及营商环境不佳问题。优化调整“双让”评议规则,使评议结果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

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聚焦建设“四强”支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具体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聚焦“政治功能强”,提升政治引领力。以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铸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灵魂。强化政治意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根”和“魂”,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始终。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强化贯彻落实。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落实的具体举措、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二是围绕“支部班子强”,提升基层组织力。努力使机关基层党组织达到“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开拓创新、业绩一流”的要求。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构建上下贯通的机关党建责任体系,抓好“三级责任清单”落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领机关党组(党委)书记充分发挥“一把手”在党组织建设中的“头雁”效应,专题研究部署机关党建工作。落实日常督导考评。建立健全党建片区工作机制,实现联系服务全覆盖,确保模范机关创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等重点工作落细落实。

三是聚焦“党员队伍强”,提升凝聚向心力。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四敢”精神培育,贯彻落实“干部敢为善为”的激励鼓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鼓劲。锻造过硬业务能力,打造丹阳优秀中青年干部教育实践新阵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的能力水平。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机关党员培训工作,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突出“作用发挥强”,提升发展推动力。持续服务产业强市。用好64人的“啄木鸟”队伍开展督办护航专项行动,围绕服务对象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持续高效护航发展。联合市纪委监委等部门开展作风效能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化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效能顽疾;优化作风效能考核机制,对“三争创”“十佳服务品牌”等强化 “过程管理”。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机关党建创新创优的重要抓手,突出“特色化、多元化、融合化”的机关特点,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的市级机关党建品牌矩阵,营造推进工作必有党建品牌、表彰先进必看党建品牌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