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凡书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到线上读书平台的奇幻书旅;从知凡读书会的精读沙龙分享会,到乡村社区阅读推广的现场;从徜徉海关专业知识海洋到从人文社科书籍里寻找诗和远方……阅读,正改变淮关;书香,已浸润淮关。
抓书目精选,促凝心聚魂
建设书香淮关,读什么书的问题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淮安海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机关阅读走在康庄大道上。
理论经典打根基。淮安海关知凡书屋并不大,藏书不过2000余本,但在最醒目的位置永远都是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著作和党的最新理论著作及辅导读本。为了让党员有针对性地读经典,淮安海关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中精选了62篇,汇编成册、人手一本,让读经典打牢阅读基础。
人文社科润心田。春节前后,淮安海关知凡读书会都会发出倡议,让干部职工每人推荐几本人文社科类图书,邀请当地读书名家进行初步筛选,再通过内部网络投票,评选出当年必读的书目5本、选读的书目4本,构成年度阅读基础。推荐自己想读的书、评选自己想读的书,让阅读的习惯化为经常。
专业书籍强本领。在淮安海关干部职工的书单中,还有一类书籍,那就是海关专业图书。淮安海关各业务部门每季度会筛选1本条线专业书籍,汇聚成“业务提升季”的阅读底本,并且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作为领读者,最后用一堂课进行分享、用一场进企业宣讲作为阅读成效的检验,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
抓阵地建设,促阅读质效
建设书香淮关,谁来读以及在哪里读的问题事关基础。淮安海关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智慧,打造多维度的阅读体系和阅读空间。
突出体系引领。在关党委层面,组建读书班,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统筹开展读书活动,重在引领;在干部职工层面,成立知凡读书会,作为开展全关阅读活动的主体,重在日常;在青年关员层面,设立青年学堂,不断强化青年理论学习和阅读推广,重在培养。这些体系营造了每周一学、每月分享、每季精读的浓厚阅读氛围。
突出实体运用。淮安海关因地制宜,在主办公区和三个办公点分别建设了知凡书屋和阅读吧,实现阅读阵地全覆盖,同时充分挖掘地方阅读资源,在知凡书屋设立了淮安市图书馆分馆,实现了图书的统借统还和定期更新。这些便利的阅读阵地让书香淮关更有成色、更有底色。
突出线上扩展。在注重实体阵地建设的同时,淮安海关还十分重视线上阅读阵地的打造。淮安海关积极与地方工会沟通,加入全市阅读联盟,更加高效便捷地利用地方图书馆线上阅读资源。此外,定期向干部职工推广微信读书、樊登读书、喜马拉雅有声馆等具有特色的线上阅读资源,做到随时随地都能阅读。
抓活动策划,促职工参与
建设书香淮关,怎么读的问题关乎成效。淮安海关充分尊重干部职工首创精神,丰富阅读活动,引领阅读风尚。
打造特色活动。知凡读书会每季度组织精读沙龙,分享读书心得,将高质量读书心得推荐到海关媒体平台和地方阅读平台,累计26人30余篇文章被刊登;在周恩来逝世纪念日和诞辰纪念日,组织主题阅读诵读活动,缅怀伟人崇高风范,汲取力量建好周总理家乡。
强化阅读推广。淮安海关将阅读推广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乡村社区书屋捐献图书2000余本,赴城镇中小学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讲40余次。积极参与地方读书组织阅读推广活动,5人次被评为地方优秀阅读志愿者。
拓展共建空间。淮安海关积极与地方机关部门共建共读,围绕重要节日开展“阅读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淮关阅读美誉度。在地方宣传部门每年组织的“好文章诵读会”上都会有淮安海关阅读者的面庞,他们或者是作品被选用,或者是参与好文章的诵读,这些正是淮安海关拓展阅读共建的硕果。
正是有了阅读的根基,淮安海关近两年累计40余人次论文发表、获奖,2人入选地方“533”人才工程,实现资质考取全覆盖。淮安海关身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将继续聚力打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书香淮关品牌,着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浓厚氛围,让书香浸润人心,谱写新时代书香机关建设的生动实践。(宋本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