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机关工委:打造融合党建、服务基层一线

来源:镇江市扬中市工委 编辑: 张彬 审核:黄冬 发布时间:

近年来,扬中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总体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致力打造融合式党建新模式,持续强化机关党建举措,压实关键少数责任,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针对机关小支部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存在的氛围难营造、形式难创新、层次难提高的“三难”问题,早在2015年12月份,扬中工委开始实施“小支部大联盟”党建项目。一是组建“支部联盟”,打造横向贯通的组织网络。按照区域相近的原则,将机关党员人数在15人以下的20个机关支部,结成5个分联盟,组成1个大联盟。机关工委既作为分联盟成员参与活动,又作为大联盟联络单位。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各分联盟,加强与各联盟交流沟通,参与分联盟内部各项活动,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二是推行“圆桌会议”,建立平等民主的运行机制。各分联盟负责人牵头协调联盟内的活动事项,负责召集联盟成员例会,研究制定分联盟全年活动计划。建立支部活动轮值制度,每季度由各个支部轮流开展联合党课、专家讲座、社会实践、互动交流等特色活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彰显部门特色。三是搭建“互动平台”,推进联盟内外的资源整合。建立各分联盟党员QQ群、微信群等互动交流平台,定期发布活动公告、交流学习资料、听取党员意见,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支部联盟论坛、党员评议评优考核,加强支部负责人党建工作思维的碰撞交流,做到全年集中活动不雷同、不重复、有特色。

“小支部大联盟”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创优举措,实现基层“组织互通、资源共享”,达到“1+1>2”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2018年底,扬中工委又推出了片区联动互学互评制度。在保持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方便交流、易于推进的原则,将除小支部之外的42个机关党组织划分为六个片区,一是开启“头脑风暴”,迸发跨部门创意互融的思维火花。以“共商党建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共享党建片区优质资源”为着力点,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侧重点,各片区明确牵头单位,配套建立召集人负责制、活动轮值制、挂钩联系制三项制度,成员单位从例会交流、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共建活动、互评互学等五个方面定期交流活动规划,分享党建思路,在讨论中让党建创意碰撞火花,在长效沟通中让好的创意落地见效。二是统筹“资源智库”,提升交流式平台互融的学习质效。紧扣片区党建联动活动目的,充分挖掘各单位原有的书记工作室、党员讲学平台、廉政文化建设墙等平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学习、经验交流、观摩分享,形成“一方主办,多方参与、轮流承办”的活动模式,让党建资源产生最大集聚效应。三是打造“红色引擎”,激发高质量职能互融的发展活力。围绕让党建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不断创优服务目的,每个片区由6-8个职能相近的成员单位组成,便于打破部门壁垒,发挥职能优势,实现求同互融。同时工委每年评选联盟和片区先进工作个人,并在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为党务干部互动交流、成长进步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党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进机关党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小支部大联盟和片区互学互评制度作为扬中机关党建的创新品牌,为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融合共建”注入了源头活水,打下了良好基础。2020年,扬中机关工委又进一步扩大党建融合范畴,和工商联牵头12家机关党组织分别与6个镇、街(区)12家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走出了一条政企党建共建的新路子。

在服务基层一线方面主要依托市效能办设立在机关工委的优势,一是集中力量重点查访。不定期集中抽调8-10名监督员集中开展明查暗访工作,查访内容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服务态度、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等,另根据特殊时期的特别要求安排其他工作任务,如:双创工作、营商环境优化等。明查暗访结束后,集中梳理问题线索,要求证据充足(照片、视频),以《督查通报》形式通报重点问题,全部问题以《作风效能问题反馈函》形式反馈,要求定期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整改情况,对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建立了“闭环”工作机制。根据通报内容,年底依据《作风效能建设考核细则》对相关单位严格实施考核扣分。二是围绕中心专项督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纪委、组织部、263办、环保局等单位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各级环保督察问题交办事项推进过程中责任落实、部门执法、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多次开展“双创”工作专项督查,包括创卫复检问题整改“回头看”、窗口创文、文明交通志愿执勤和“路长制”执行情况等。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机关党员下沉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在岗在位以及执勤状态等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对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多次与企业家监督员交流,走进企业,了解全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专题组织了一期“优化营商环境,助跑产业强市”问卷调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部分单位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开展随机网络问卷调查,形成图表,客观全面地查摆不足,并督促整改。三是聚焦民生跟踪督办。收集12345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网络论坛等群众类投诉问题信息,通过电话回访投诉人、电话沟通相关部门、座谈反馈问题信息、现场走访查看、监督员明查暗访和督办等方式跟踪问题,重点关注各单位受理群众反映、举报的态度、处理方式和质效。对一些疑难工单,需要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的,通过现场调查,厘清部门责任,发反馈函给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对于需多部门联合处理的,依据《牵头负责制》相关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合力履职,高效解决问题。